“中国还需要几个‘北上广’?”围绕一线城市与新一线城市的争论从未停止,城市化的快速推进,让除了“北上广深”外其他城市跃跃欲试,成都因地处西南、人口规模的两大优势,屡屡被人所提及。
而新的城市规模划分标准将城市划分为五类:
常住人口50万以下的城市为小城市,
常住人口50万以上100万以下的城市为中等城市,
常住人口100万以上500万以下的城市为大城市,
常住人口500万以上1000万以下的城市为特大城市。
常住人口1000万以上的城市为超大城市。
截止日前,成都市统计局公布了2017年成都市主要人口数据,其中成都常住人口为1604.47万人、城镇常住人口为1152.81万人、户籍人口为1435.33万人、流动人口为619.29万人。根据最新公布的《成都市城市总体规划(2016-2035年)》草案,2030年成都市常住人口规模将控制在2300万。
超大成都,由此定性!
再看城市规模扩大带来的影响——中国城市的进化并不是只有一条确定的道路,但人口在超大城市的发展过程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城市人是构成城市活力的主体。人口规模的空前庞大也让我们相信,这座城市必然不会止步于此。
十年前,成都的城市发展逻辑,是以天府广场为核心的传统商圈;十年后,城南发展日新月异,逐渐代替老城区成为整座城市的发展方向——天府大道上的景象,让人很难相信,宽阔的大道和四周气派的写字楼,与一环内逼仄的车道、萧索的大楼是同一座城市。
日新月异的城市面貌彰显出成都活力与雄心。
2017年,成都新增新经济企业3.3万户、增长57.9%,新增科技型企业2万家,新经济总量指数居全国第4位;在GaWC世界城市排名中,世界城市被分为四个大的等级――Alpha、Beta、Gamma、Sufficiency。目前,成都城市综合竞争力居全球第62位,跃居世界城市体系Beta级。
若再加上城区常住人口达到全新高度、主城区扩容、首条地铁环线通车轨道交通呈网状分布、西成高铁通车谋求“西三角”城市群的联动发展、第二座国际机场落地简阳……我们可以看到,今日成都的城市扩张正在迅猛加速,并积极寻求着与世界同步。
困惑也随之而来:巨大的城市发展动能,拖动着每一位身处其中的人不断前进,你我皆难独免,如何去适应这种变革,可以说是每个成都人必须要思考的问题。
举例来说,如成都的高端旅游行业,今天的成都人朋友圈,已经悄然从晒海南游、出国游,逐渐加入了诸如南北极游、环球旅行等过去难以想象的旅游路线;又比如成都人的婚礼风格,从过去的非西即中,逐渐加入了户外、草原、森林等风格系列,教堂与酒店甚至可以修在一处相辅相成;至于成都人的出行方式,从滴滴出行到共享单车、共享汽车,再到地铁、高铁,拉近的不仅是家的距离,更有美食、美景与商机;而曾经被视作发烧友、艺术家才会专注的摄影、绘画、艺术装置创作等,今天被一一证明了其价值,如摄影家被邀请陪同富豪参与非洲热气球之旅,艺术家为商业中心制作超大型艺术装置,插画家则为精彩纷呈的游戏行业绘制角色原画。
很多人说,“如果我回了老家,可能我就失业了,因为我从事的行业,只有在成都这样的超级大城市才能找到岗位。”但反过来细想,正因为只有成都才能有这样的行业存在,所以今天的成都,已成为无可替代的地方。
假使再聚焦到我们最为关注的“住”这一领域,那么,新的成都、新的时代,我们究竟应当如何去生活?我们究竟会迎来怎样的新生活?
3月,发布君将以“超大成都”为题,选择最有代表性的数个领域从业者、专家,为我们讲述他们对成都变为超大城市后的感想,讲述未来的生活方式,讲述超大成都的“变”与“不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