坚持大园区承载大产业、小园区发展特色产业,推进成都天府新区直管区、高新区、经开区领先发展,区(市)县和区域中心镇产业园区竞相发展,成都工业战略后备区、新空港产业功能区等新兴载体加快发展,努力构建制——《中共成都市委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的建议》“大园区承载大产业,小园区发展特色产业”,成都将进一步统筹产业圈层布局,推动中心城区“优二强三”,突出二三圈层在全市工业发展中的主战场地位,加快构建科学合理的全区域产业空间布局,不断提升产业集聚集群水平。
【岁末走一线】
以后乘坐的地铁
就是在我们修建的园区里生产
吊机、起重机、打夯机、重型卡车紧张地运转;7米长的檩条被吊起,稳稳地落在钢结构厂房的立柱上,待到上好螺丝,电焊机启动,火花立即四溅开来;钢筋工、水泥工、电焊工都按部就班地坚守在自己岗位上,加紧施工……12月18日下午,气温虽然只有5℃,但在中车成都轨道交通产业园建设工地,忙碌而又有序的施工场景,却让人热血沸腾。
据了解,中车成都轨道交通产业园由中车成都机车车辆有限公司投资建设,该公司将通过产业园建设实现转型升级,完成西部轨道交通产业新布局。在年末岁尾,我们走进中车成都轨道交通产业园施工现场,一起见证这座现代化产业园拔地而起。
每道工序
都有严格的进程“夯哧夯哧……”巨大的打夯机有力地敲打着地面,打夯机过后,地面变得更加平整。在一号厂房外,钢结构主体已经完工,辅房也已经修好,正在进行下一阶段施工准备。一号厂房外,现场施工人员苟小兵和他的同事正忙着把7米长的檩条吊起,安装在墙壁侧面,“安装一个差不多要花费20多分钟。”苟小兵表示,除了吊装,还要上紧螺丝,用电焊机焊结实。“每一步该做什么,都是标准化作业,不能有丝毫大意。”从项目开始施工,苟小兵和他的团队就来到施工现场,直到项目建成后,他们的任务才算完成。“因为是流水线作业,每道工序,都有严格的施工进程,要按照计划进度来实施。”现场工作人员表示。
三号厂房外,工程师蔡果正在忙着抄平,他一边对照着图纸查看原地貌,一边盯着测量仪器。“厂房内的土方多了,要转运出来;土方少了要进行回填。这时候就要用抄平测量运距。”蔡果表示,把土方以最小的距离、最快的速度转运出去,不仅能够节约时间,加快施工速度,还能节约成本。
从一号厂房、二号厂房到三号厂房,整个工地多达500名工人同时施工。“时间紧,任务重,更要保质保量地完成。”相关负责人表示,现在整个项目推进一直按照计划进行,首批厂房已经进入封顶阶段。到明年下半年,“新都造”的A型铝合金地铁车辆将从这里驶出,成都地铁7号线车辆就将实现“新都造”。
每项操作
都是一件精细活“吱吱吱……”刺耳的声音一遍又一遍响起。在切割机的作用下,13多米长、1米宽的瓦片被切割成两半,李乐斌和他的同事正把切割好的瓦片装到厂房外墙上,“瓦片里面是保温层,厂房建好后,要保持室内温度恒定。”他笑着向我们解释。每一次,他都很仔细地把切割茬打磨平整,“不能为了赶施工进程放松质量要求。”
李乐斌和他的团队专门负责厂房外墙安装,虽然才来到工地一个多月,对于未来这座工厂要生产什么,他都一清二楚。“以后就能坐上自己修建厂房生产的地铁,到时候向别人介绍起来,自己也感到倍有面子。”李乐斌笑着说,要让经过自己手的工程质量经得起时间检验。
不远处,负责轨道地平测量的何春喜正仔细操作设备。“轨道地平是一件精细活,不能有半点马虎。”何春喜表示,环境因素对测量影响很大,会影响精确度,“下雨的时候只能做一些基础性放线工作。否则,厂房建好后,会对生产产生很大影响。”
各司其职,各就其位。在偌大的工地,每个人都在自己的岗位上,严格按照施工要求,有序又紧张地加紧施工。即使像看似简单的混凝土搅拌,施工人员也是不敢丝毫大意。“水、水泥、沙子和石子的比例都是有严格要求的。如果水多了,就会影响硬度,水少了会加大施工难度。”现场施工人员表示。
当我们走出中车成都轨道交通产业园,回眼望去,一座现代化的产业园区正拔地而起。根据产业园项目规划,中车成都轨道交通产业园项目将以全面解决方案为主要运营思路。全面建成后,将拥有城际动车组、城轨地铁车辆、现代有轨电车、空轨列车等轨道交通车辆的研发、组装与维保;高速动车组、铁路机车与铁路客车高级维修;轨道车辆及衍生产业关键零部件研发、制造与检修等项目。以中车成都轨道交通产业园为代表,包括位于新津的新筑股份公司轨道交通产业基地项目,是成都布局谋划的“千亿产业”,正驶入加速奔跑的“快车道”。
【发展蓝图】
重构大园区布局
提升园区承载能力
深入学习贯彻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省委十届七次全会和市委十二届六次全会精神,市经信委以“五大发展理念”为引领,积极谋划工业园区明年重点工作,加快制定《成都市“十三五”工业园区规划方案(2016-2020年)》,全方位推进我市工业园区加快发展,为成都社会经济发展提供更加强大的动力支撑。面向“十三五”,市经信委相关负责人畅谈我市产业园区总体布局、实施路径,为我们全景式展现未来产业园区的宏伟蓝图。
精心布局
全力实施“3+N”工业园区建设
2016年是新五年规划的开局之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决胜阶段的第一年,也是“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五大全新发展理念落实、扎牢的头一年。市经信委相关负责人表示,成都工业将按照集中集约集群要求,坚持走“建设大园区承载大产业,打造小园区发展特色产业”之路,优化空间布局,打造以天府新区成都直管区、成都高新区、成都经开区为主体的“大创造”“大智造”和“大车都”3大产业板块,加其他区(市)县工业园区,构建“3+N”的工业空间布局体系。
在完善园区配套、加速产城融合方面,着力提高工业园区规划水平,在空间布局上进行功能分区,工业园区的规划编制既要主动与城市发展总体规划进行对接,又要与各类专项规划和控规、详规衔接和匹配。在工业园区范围内适当规划公共设施用地,为城市建设预留足够的空间。依托工业园区所在城镇,结合部分区域的土地二次开发,适当布局必要的公共(生活)服务设施,满足企业和员工的需求。
在推进中外合作园区规划建设方面,深入实施“一带一路”战略,紧紧抓住中德、中韩合作的重大机遇,探索建立面向国际的投资贸易平台,提升开放水平。在国际合作框架下,积极拓展合作领域、深化合作内涵、扩大合作成果,重点推进在制造业、职业教育、科技创新、金融、现代服务业、城镇化等方面的互动交流,共同推动园区项目上的合作;鼓励本土企业与跨国公司构建战略联盟,搭建跨国公司技术转移平台,提升企业研发能力,加强内外资企业配套协作,发挥本土企业与跨国公司在价值链上的协同效应,扩大技术溢出效应,更好地融入全球价值链分工和生产体系;构建开放合作新机制,建设国际化创新驱动示范平台。
在蓉欧+陆港产业园建设方面,全力推进“蓉欧+”战略,加快蓉欧+陆港产业园基础设施建设,尽快形成承载能力。同时,借力蓉欧快铁通往欧洲的黄金物流通道,助推国际企业进一步扩大在成都投资规模等。
在加强政策配套多元资金投入方面,强化园区基础设施建设的政策约束和政策激励,加大力度推动园区空间优化、承载能力提升等专项及相关政策的制定和落实,加强对政策落实情况的评估,注重总量扩张、业态升级、集成创新要素资源,注重园区产业生态与人文生态同步提升。围绕工业园区推进方案的总体目标,确保工业园区各项重点工作的落实。以市财政资金为杠杆,发挥土地、城市更新等经济政策作用;拓宽投融资渠道,鼓励银行、证券、企业和社会资金多元投入,促进产业升级,完善综合配套设施建设,共同推进工业园区转型升级工作。
加快实施“五大策略”
着力推进“五个转变”和“五个提升”
“十三五”期间,市经信委相关负责人表示,将继续坚持走开放式创新之路,加大国际合作,吸纳国内外创新要素,优化配置,开放共享,提升技术内生力、辐射力,完善园区基础设施和服务体系。进一步优化整合,加快产业集聚,推进园区形态与空间载体向更高层次发展,坚持重点发展与提升改造并重,打造若干强势产业集群。强化土地资源管理,积极拓展新业态产业空间,为园区发展方式转变及产业结构调整提供可持续空间保障。加快产业升级与空间转换同步推进,迁出传统产业的低端生产环节,淘汰落后产能、引入产业高端环节,着力提高产业创新性、开放性、融合性。
市经信委相关负责人表示,“十三五”期间,将围绕科学发展主题和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主线,全面贯彻落实创新驱动战略和“四个全面”战略布局,抢抓“一带一路”和长江经济带战略机遇,围绕“3+N”工业园区空间布局和“两心三区一带”产业布局,着力实施“五大策略”,着力推进“五个转变”和“五个提升”,加快转型升级、促进创新驱动,全力将工业园区建设成为先进制造业和高新技术产业的聚集区、创新驱动和绿色集约发展的示范区、产城一体和开放合作的先行区。
——五大策略。着力推进实施“大园区”引领策略,“工业投资促进”策略,“体制创新”策略,“创新驱动”策略,“国际化合作”策略。
——五个转变。即由功能单一的工业园区向功能多元的城市空间(产业新城)转变;园区管理体制由政府派出模式向政区合一模式转变;产业形态由生产制造基地向创新智造基地转变;利用外资由低成本的引资模式向以高端产业、高科技为取向转变;由输出产品向溢出技术和服务转变。
——五个提升。通过优化调整空间布局提升园区规模和整体实力,通过创新园区开发机制提升园区可持续发展能力,通过加大基础设施建设提升园区产业承载力,通过健全技术创新政策体系提升园区科技创新能力,通过扩大对外合作提升园区国际化水平。
【共话发展】
中国中车成都公司负责人:
成都轨道交通产业园项目被列入了四川省56个重大项目和成都市重点项目目录。目前,项目中的城轨地铁业务部分厂房已完成约50%的工程量,与预期的项目推进计划一致。中车成都轨道交通产业园将在“十三五”期间全面投产,将成为西南地区产品最全、业务最广的轨道交通装备制造维保基地,基地的投产必将带动轨道交通装备制造全产业链的发展,也势必会吸引一批配套供应商落户新都,为地方经济社会发展注入新的活力和动力。
西南交通大学信息科学与技术学院自动化系教师张亚东博士:
目前,成都正处于轨道交通发展的黄金期,将逐步构建包括高铁、市域铁路、地铁和有轨电车等多类型、多层次的先进轨道交通系统,并与航空、道路等其他交通方式实现无缝对接,将极大方便人们的出行,促进区域经济的发展。成都是西南乃至全国重要的轨道交通产业发展高地,拥有以西南交大、中铁二院、成都铁路局、成都地铁公司、中铁二局等为代表的一支高水平的轨道交通发展力量,覆盖了轨道交通教育培训、勘察设计、工程施工、运营维护等各环节。“十三五”期间,随着成都轨道交通规模越来越大、形式越来越多,成都出川、川内出行以及成都市内的各种轨道交通加快建设,将为人们提供更多便利。成都提出大力发展轨道交通产业,建设轨道交通高端装备产业基地,未来大有可为,不仅能够依托优势在国内占据一席之地,甚至在海外市场未来也将有更多成都的声音。
中国中车成都公司一线员工:
1983年,刚参加工作就进入轨道交通行业,到现在已经从事了30多年。刚开始的时候,还只有蒸汽机车,到后来发展到内燃机车、电力机车,再到后来要发展的动车、高铁。几十年的轨道交通从业经历,见证了成都轨道交通产业的发展。以前我们讲“朝发夕至”,现在是“一小时经济圈”,成渝之间高铁开通后,时间缩短到一个多小时。高铁、动车不仅速度快,而且舒适度大大提高。因为从事这么多年的轨道交通工作,所以对这个行业有着非同寻常的感情。“十三五”期间,中车成都轨道交通产业园正式投产,生产的轨道列车,不仅提供给我们成都本地,甚至有可能会行销到全国、全世界。作为成都轨道交通产业发展的见证者,我们对未来充满信心。
某网络公司职员王毅珊:
因为家在城市郊区,每次去市中心都要乘坐公交或是地铁。公交车虽然方便,但由于经常堵车,反而坐地铁更加快捷。目前,成都地铁1号线、2号线都已经开通,4号线马上也要开通,以后坐地铁出行就更加方便了。“十三五”期间,成都还将加密开通地铁线路,让我们以后的出行更加便捷。现在讲究绿色出行,优先选择公共交通,尤其是地铁,已经成为许多人主要的出行方式。轨道交通的加快建设,让成都未来更加充满期待。